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媒体聚焦媒体聚焦
造血输血并举 安居富民双赢 我县民企戈壁滩上打造产业绿洲促团结
见到开赛尔·艾山时,他正在爵溪巨鹰针织园区成衣车间学习裁剪。5月底,包括开赛尔在内的43名阿克苏学员,组团“飞”到爵溪巨鹰总部学习成衣制作各道工序。“我喜欢这个工作,现在是带薪培训,以后工资会越来越高,家里人很支持,也为我高兴。”这个维族小伙子用汉语自豪地对记者说。
“首批来象职工全部系维族,培训后将成为集团阿克苏成衣园区的技术‘种子’。”巨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照介绍,新疆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县最早扎根新疆的象山企业。2003年,巨鹰坚持“扎根新疆、融入新疆”的发展理念,收购兼并当地棉纱纺织公司,成立集棉花种植、棉花收购加工、纺纱于一体的阿克苏巨鹰棉业公司,大力发展棉纺产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推动当地棉纺产业升级。在巨鹰的示范带领下,我县富帆、佳利等纺织企业随后分别投资落户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新和县。
扎根大漠,面临的不单单是相对复杂的自然环境,更要面对的是那里工业基础薄弱、熟练工人紧缺等问题。但是,正是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象山企业家硬是走出了一条踏踏实实的产业援疆之路。
记者获悉,去年,巨鹰投资近9亿元,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新建20万锭棉纺生产线项目,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今年3月,该集团总投资3亿元的中高档出口服装纺织面料服饰生产基地和阿克苏袜业纺织工业园项目开工,建成后可新增5000余个就业岗位,创利税5000余万元。
富帆集团于2005年开始在沙雅县投资。9年时间里,沙雅富宏纺织有限公司通过两期3个亿的投资,产能从1.68万锭增至10万纱锭,成为沙雅县单体规模最大的棉纺厂。佳利集团则在新和县的戈壁滩上先后投资2.1亿元,创办新和健鹰针织公司和佳利农业发展公司,去年产值达3亿余元。
23岁的阿加玛丽经招工进入巨鹰。她告诉记者,此前务农为生,不仅辛苦,收入也不高。来到巨鹰后,宿舍、食堂、车间环境特别好,工资也高。公司考虑到阿加玛丽学历较高,且能够熟练运用汉语、维语,把她作为技术骨干重点培养。“压力大,但动力也足,我喜欢巨鹰,相信一定能把工作做好。”阿加玛丽自信满满。
和阿加玛丽一样,目前巨鹰、富帆、佳利集团招收的2500余名职工中,95%以上为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力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再就业。职工进厂后,经过统一技能培训,一般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只有职工学习好、生活好、娱乐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富帆集团董事长王星平提到,阿克苏地域广阔,职工生活区的配套建设至关重要。“每个企业基本都有统一规划的公寓式宿舍区,有的除男女职工宿舍外,还单设了夫妻房。”他说。
不仅如此,佳利集团董事长吴寿国介绍,在尊重民族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各企业还在内部建立了岗位技能和双语文化培训机制。通过几年努力,一些号召力强,技术、政治素质过硬的维族职工纷纷晋升,如今不少人已担任企业中层以上管理、技术骨干。
维族人能歌善舞,企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园区建设文娱演艺广场、歌舞厅等设施,每周定期开放举办联谊歌舞活动。像7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沙雅富宏纺织有限公司厂区果园里,就能看到下工后的维族和汉族职工们在甜美果香中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公益援疆也不可或缺。多年来,象山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阿克苏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捐款帮助贫困村开展低产田改造,抗震安居房建设,修建村级运动场地,对贫困生及其家庭开展救助活动……进一步为阿克苏地区的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励杭莺)